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包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国家和省市层面属于战略性规划,但对于市区县层面来说,它不仅是战略性规划和指导未来几年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相对于国家和省市规划,更强调规划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把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好、市域治理好。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国家和省市层面属于战略性规划,但对于市区县层面来说,它不仅是战略性规划和指导未来几年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相对于国家和省市规划,更强调规划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把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好、市域治理好。

2、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第14个“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 2019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年。“十四五”时期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也是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十四五”战略机遇期内涵与特征、“十四五”发展主题主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做深做实前期研究对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

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各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都已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符合国家、省市的战略要求和总体编制进度安排。